特黄a级片,日韩视频一级,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一,久久精品在线视频,91日本精品,国产人妖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

 首頁 > 新聞 > 國內 >

中興華為遭遇美貿易保護打壓

2012-09-17 09:08:26   作者:   來源:通信產業(yè)網   評論:0  點擊:


  在北京時間9月13日晚間舉行的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聽證會上,有關中興華為的通信設備將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威脅的說法,遭到了兩家公司代表義正言辭的反駁。

  “中興是最獨立、最透明、面向全球的上市公司,與美國硅谷高科技企業(yè)擁有相似的DNA。”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朱進云說,“就美國政府關注的網絡風險問題,我們提出了‘可信賴的交付框架解決方案’,我們愿意為建設一個可靠的端到端產業(yè)鏈貢獻力量”。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丁少華則表示,公司業(yè)務已經遍及全球140個國家和地區(qū),如果對客戶安全有威脅,無疑是自殺行為。

  這是代表著中國力量的中國通信設備廠商首次與美國最近距離的、公開的交流,美國媒體普遍重筆墨報道了中國企業(yè)的反駁,顯示出外界輿論對該事件的判斷。這與以往美國政府對外國品牌發(fā)動調查后的輿論方向截然不同,比如當年豐田車召回事件后美國媒體對豐田展開了持久的大肆批判。

  自去年美國眾議院提出要對中興華為進行所謂安全調查時,我國外交部發(fā)言人劉為民就明確指出,中國企業(yè)對美投資符合市場規(guī)則和美國法律法規(guī),希望美方不要動輒將正常經貿關系政治化。

  然而,美國一直使用各種手段,打著“國家安全”的旗號,百般阻撓中國高科技企業(yè)進入美國市場,令世界咋舌。2006年3月,聯(lián)想收購IBM PC部門后,獲得向美國國務院提供逾1.6萬臺臺式機及相關設備的訂單,被視為威脅國家安全;2008年,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以“出于安全考慮”的理由,阻止華為和貝恩資本對3com的聯(lián)合收購;2010年11月,美國第三大運營商Sprint Nextel高達50億美元的網絡招標,華為中興雙雙出局;2011年華為收購技術公司3Leaf在最后關頭被勒令停止;2011年10月,美國國家安全小組以“情報間諜”嫌疑為由,拒絕中國移動在美國開展中美兩地長途電話業(yè)務、建設通信設施的申請。

  瑞銀證券副董事曹嘉駿表示,“國家安全”只是幌子,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貿易保護主義和政治體制需求才是上述行為最合理的解釋。

  同樣是經濟發(fā)達的歐洲市場,中興華為亦曾遭遇知識產權訴訟打擊,最終都以交叉許可或繳納使用費的方式圓滿解決,目前,兩公司全線產品均在歐洲市場銷售。但在年投資高達1-5億美元的美國市場,中興華為始終被沒有公開證據的“威脅論”拒之門外,包括一系列再正常不過的企業(yè)并購行為。

  誰更受傷?

  美國沒有理由的反市場化保護行為,拼命護盤其本國企業(yè)在本國市場的利益,嚴重違反市場經濟和全球化的規(guī)律,雖然會在短期對外國品牌造成收入影響,但對其自身利益的長期損害顯而易見。

  上周三美國國際商業(yè)研究中心主任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發(fā)表長達81頁的報告《華為在美國》,指出華為進軍美國的道路受到了不實指控的阻礙,此舉有可能對中美經濟關系造成影響。

  這些影響對目前正處于經濟停滯和高失業(yè)率的美國絕非好事。上周二,華為宣布將在英國投資20億美元用于移動寬帶等項目,未來五年至少為當?shù)貏?chuàng)造700個工作崗位。中興在年初宣布將在2012至2015年向美國的高通和博通采購至少50億美元芯片!度A爾街日報》網站的網友評論說,美國市場本來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外國投資,而現(xiàn)在的局面則可能令已經達成的貿易協(xié)議打水漂。另一些網友則表示擔心,中國也將對思科這樣的美國公司展開調查。

  瑞銀證券曹嘉駿表示,美國對中興華為的阻撓不會產生更壞的影響,因為兩家公司對進入基礎設備市場沒有期望,也不會影響其業(yè)務的上升勢頭。

  根據2011年年報,華為年銷售收入為324億美元,接近愛立信的329.3億美元,規(guī)模直逼思科的432億美元。中興通訊2011年銷售同比增長23%,其中一半以上來自國際市場。而根據思科2010年的數(shù)據,中國市場收入占比僅為3%~4%,在核心路由器市場,思科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被擠到了10%。

  目前來看,還沒有確鑿證據證明中興華為會在設備中嵌入所謂后門病毒,但從歷史上看,美國以捏造事實來重創(chuàng)別國對手的案例并不罕見,比如2011年美國在歷經10個多月的苛刻調查之后,卻承認其對豐田最嚴厲的“電子系統(tǒng)存在缺陷”的指控是不存在的,但此時豐田的商譽和經濟都蒙受了重大損失,全球第一汽車商的地位被通用重新奪回。這也提醒我們,美國貿易保護的手段將超出想象。

  警惕常態(tài)化打壓

  事實上,美國抵制中國科技企業(yè)有著錯綜復雜的原因,長短期利益共同決定了這一策略的進攻性和持久性。

  從短期貿易保護來看,中興華為以低成本、低利潤、高性價比的模式飛速成長,對思科這樣習慣于高投入、高利潤的經營模式形成了嚴重威脅,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分析師顧永賢表示,我們認為明年全球電信領域的資本支出只會出現(xiàn)個位數(shù)的增長,因此未來電信設備制造行業(yè)的形勢仍很嚴峻。美國和歐盟的監(jiān)管當局似乎是在保護本國的電信設備廠商,這使中興通訊要想打入美國市場難度極大,和華為當年頗為相似。

  中期來看,目前發(fā)達國家經濟體,都在寄希望于外需來解決國內困境,為貫徹本國的“出口倍增計劃”,對他國的貿易調查、操控匯率的指控將成為常態(tài)。中興華為等企業(yè)在美國,光伏企業(yè)在歐洲所遭遇的又一輪密集調查,都是此策略的直接受害者。

  從長期看,作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和美國的最大債權國,中國問題向來成被美國各屆政府放大。今年美國除總統(tǒng)大選外,美國國會眾議員和三分之一的參議員今年也面臨換屆,因此從白宮到國會均在竭力打造其在貿易方面對華的強硬姿態(tài)和保護本土企業(yè)、擴大就業(yè)的形象。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11日與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的企業(yè)家對話時就曾表示,中美雙方還是沒有達到完全的互信。

  從國家層面來說,中國目前主張以技術進步為特征的轉型升級,美國不愿意看到中國在高科技核心領域的實力增強,因此打擊中興華為為代表的具有自主研發(fā)能力的高科技企業(yè),成為美國維護自己世界霸權地位的重要手段。對此,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產業(yè)經濟研究部副主任羅雨澤表示,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的國際貿易形勢,政府必須對相關政策進行調整和完善,使其能夠與我國的發(fā)展戰(zhàn)略保持同步與一致。

分享到: 收藏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