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寬帶年”的2001年名不副實,寬帶建設并沒有取得明顯收獲。然而,2002年伊始,全國寬帶市場在傳來好消息,寬帶接入設備尤其是DSL在各地銷售火爆,讓人看到了寬帶市場的廣闊前景。
DSL市場火爆
據統(tǒng)計,目前市場上流行的主要寬帶接入方式有DSL、LAN和CableModem等3種,各有優(yōu)點和缺點。其中DSL無需撥號,始終在線,實際速度可以達到400Kbps~512Kbps,采用包月制,但同樣需要到電信局開戶,14天左右才能開通,需要專業(yè)技術人員安裝調試,且前期一次性支出較高。而LAN和CableModem作為全新的寬帶上網方式,速度更快,逐漸為人們所認識。
從今年前3個月的情況看,電信運營商和寬帶提供商正在將推廣的重點放在DSL方式上,而LAN接入則逐漸冷落下來。與此同時,各地的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則繼續(xù)大力拓展CableModem(俗稱有線貓)上網業(yè)務。經過電信運營商和寬帶提供商集中的推廣和營銷,DSL已經成為用戶最熟悉的寬帶接入方式,也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方式。
國內主要的DSL設備制造商統(tǒng)計表明,今年前三個月,DSL市場銷售異;鸨蠢粘隽藢拵Ы尤胧袌龅拿篮们熬。據上海貝爾有限公司統(tǒng)計,該公司DSL的銷售在去年市場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礎上,今年以來又先后與福建、四川、黑龍江、浙江等地的電信用戶簽署了大規(guī)模DSL設備二期、三期擴容合同。
其他設備供應商也不甘落后,紛紛發(fā)起了各種攻勢,爭奪不斷發(fā)展的DSL市場。3月下旬,華為拉開了“旭日計劃”的序幕,第一次攜所有寬帶與數據領域的產品和客戶面對面交流,試圖搶奪蓬勃發(fā)展的寬帶和數據市場。全向公司也躍躍欲試,并在ADSL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戰(zhàn)果。此外,中興通訊也加大了DSL營銷力度,深入拓展寬帶設備市場。
據統(tǒng)計,去年中國的DSL市場僅僅發(fā)展了100余萬線,給寬帶市場留下了遺憾。而今年年初就開始的DSL銷售熱潮,則一改寬帶接入的頹勢,極大地鼓舞了人們的信心。大家一致認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ADSL應用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更有人預計,到明年,中國ADSL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600萬線,比2001年增長五百余萬線。也就是說,中國的ADSL市場,兩年之內市場容量就將擴大5倍。寬帶之路,似乎由此寬闊起來。
寬帶之路何以寬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寬帶路途今年才變得明顯寬闊,讓人費思量。我們知道,2001年號稱“寬帶年”,寬帶市場著實賺盡了人氣,電信運營商、通信設備制造商、技術開發(fā)部門甚至房地產商都躍躍欲試,把寬帶作為自己的競爭優(yōu)勢,甚至作為在海外上市融資的籌碼。但實際上市場沒多大的起色,吆喝過后,留下的只是一片狼藉的現場和冷冷清清的市場。那么,為什么時隔一年,寬帶市場就像換了一個樣,翻了個跟頭,走得越來越寬了呢?
分析人士指出,電信運營商和寬帶設備制造商雙方更加務實,大大改善了中國寬帶市場發(fā)展的環(huán)境,這是今年寬帶市場能夠翻身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中國電信加大了對寬帶市場的投入,改變了寬帶發(fā)展策略,擴大了寬帶市場的發(fā)展空間;另一方面,寬帶設備制造商之間的競爭加劇,為了爭奪市場,各廠商積極面向用戶,服務用戶,提高技術水平,從而也就促進了寬帶接入設備的銷售,撐起了寬帶市場的繁榮。
從電信運營商角度講,隨著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和用戶需求的多樣化,固定電話、窄帶業(yè)務發(fā)展空間已經很小,尤其是以固定電話為主營業(yè)務的中國電信和新中國網通,更是遇到了增量不增收、發(fā)展前景不夠廣闊的問題。因此,在目前不能獲得移動經營牌照的情況下,中國電信等運營商紛紛將眼光瞄準了寬帶業(yè)務和數據業(yè)務,全力擴展寬帶市場。
去年由于受到拆分的影響,拆分方案遲遲不能出臺,所以中國電信調整了寬帶發(fā)展策略,放慢了寬帶建設步伐,寬帶投資也大幅收斂。據統(tǒng)計,中國電信去年本來計劃投資1200億元,但實際上僅僅投入603億多元,只完成了計劃的一半多。沒有中國電信的大規(guī)模投入,寬帶市場自然很難獲得規(guī)模突破。而今年,拆分重組方案已經最后確定,有關拆分的不利影響也得到了消化,寬帶業(yè)務重新得到了電信方面的青睞,并被確定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電信拆分后,新網通實力大大提升,市場擴大,各運營商之間的競爭也更加激烈。而且,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中國政府允許外資進入電信領域,外資可以逐步擴大在電信方面的投資領域。所以,電信運營商之間的競爭,一定會更加激烈,尤其是有利可圖的寬帶、數據業(yè)務,更是將彌漫著戰(zhàn)火和硝煙。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電信等運營商、寬帶運營商、增值服務提供商等又重新將眼光朝向寬帶,先下手為強,爭取寬帶市場的主動地位。
而對電信設備制造商來說,大家也紛紛改進技術,完善市場營銷,盡可能多地搶占市場份額。今年DSL市場的最大贏家無疑是上海貝爾公司,據負責DSL市場拓展的上海貝爾公司數據事業(yè)部人士透露,他們將自己定位成客戶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全方位支持用戶業(yè)務的發(fā)展,將用戶的成功看成自己的成功。具體體現在市場銷售工作中,就將主旨確定為以市場為導向,以用戶需求為關注目標。在該公司每一個DSL投標現場,他們都會盡可能為用戶考慮,優(yōu)化網絡,提供最適合用戶現狀及未來發(fā)展的解決方案。
其它設備提供商也在市場開拓方面加大了力度。全向公司很重視技術支持和售后服務,為產品大規(guī)模應用打下了牢固的基礎。而華為和中興,也在市場開拓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據悉,華為近期推出的“旭日計劃”,就將主題確定為“合作,價值之路”,主要面向運營市場。
寬帶會不會虛熱依舊
DSL寬帶接入市場的迅速發(fā)展,增強了電信運營商、通信設備提供商發(fā)展寬帶業(yè)務的信心,仿佛讓人們看到了寬帶市場的美好未來。不過,對照去年寬帶市場的熱熱鬧鬧,人們有理由懷疑,今年的寬帶市場,會不會像去年一樣,同樣是虛火旺盛,虛熱一場呢?
在號稱“寬帶年”的2001年,最熱鬧的就是一系列的寬帶概念、類似炒作的寬帶產業(yè);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寬帶運營商跑馬圈地,就是房地產商和寬帶運營商頻頻簽訂的寬帶接入協(xié)議。而協(xié)議簽訂之后,就看不到用戶的身影,聽不到用戶的聲音,結果自然就不妙。據有關部門調查統(tǒng)計,截至去年10月,北京有三分之一的居民小區(qū)簽約鋪設寬帶,但已經開工鋪設的只有其中的10%,而開通后使用寬帶的小區(qū)只占開工總數的10%,計算下來,開通后使用寬帶就只占北京居民小區(qū)數量的0.0033,能夠收費的就更加寥寥無幾。這就難怪許多人甚至評論,寬帶將成為繼互聯(lián)網之后的又一個泡沫。
而今年開始的DSL接入浪潮,則別有一番風景。首先,實力雄厚的電信運營商成為主角,F在每個DSL大單的背后,都能找到電信的身影。拆分重組方案確定后,電信已經能夠集中精力發(fā)展自己的業(yè)務,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寬帶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而去年,鬧騰的多數是房地產商和寬帶提供商,自然不能與電信運營商相提并論。
其次,最終消費者成為寬帶市場的推動力。可以看出,今年購買DSL設備的,大多是電信運營商和最終用戶,而這些DSL設備,有的是為了電信運營商局端使用,有的則是為了滿足用戶的需要,將最終流向普通消費者。而去年,對寬帶接入的終端設備需求并不旺盛,并沒有轉化為最終的消費行為,自然就沒有帶來市場效益。
不難看出,與一年前寬帶市場的虛熱不同,今年年初開始的DSL市場繁榮景象,確實是因為市場需求推動的,確實已經成為實實在在的市場。
而通信技術的發(fā)展趨勢和人們對寬帶的認識,也如同定心丸,讓電信運營商、通信設備提供商和寬帶提供商安安心心地發(fā)展寬帶業(yè)務。研究表明,伴隨著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和用戶對通信需求的變化,傳統(tǒng)交換領域和語音的需求減緩,而數據業(yè)務則迅猛發(fā)展,日漸成為一種新的趨勢。雖然目前的窄帶能夠承載一定量的數據業(yè)務,但是如果這些業(yè)務蓬勃發(fā)展,窄帶則會顯得鞭長莫及。發(fā)展寬帶,迫在眉睫。
與此同時,用戶對寬帶的興趣越來越大,選擇傾向性越來越明顯。據上海貝爾的調查表明,面對各種接入方式,用戶最看重的是上網的實際速度和日常上網費用。92.95%的人認為實際速度很重要,87.57%的受訪者表示很在乎日常上網費。前期一次支出對用戶的選擇也有很大的影響,將近三分之二的人表示他們很關心前期一次支出。此外,接入的快慢、是否能夠進行視頻實時點播等因素也影響用戶的選擇,而上網理論速度、朋友的推薦和開戶安裝則影響不大。正因為用戶看重速度和費用,所以上網速度可以達到400Kbps~512Kbps、采用包月制、上網費用相對較低的ADSL才備受青睞,47%左右的受訪者表示傾向于ADSL上網,遠遠高于選擇CableModem和LAN的數量。所以,用戶對寬帶呼聲很高。
寬帶市場已經啟動、電信運營商投入加大、技術更加完善、用戶興趣增強。因此,可以肯定,今年寬帶市場將更加熱鬧。一旦價值鏈、盈利模式和寬帶內容妥善解決,中國的寬帶市場將迎來真正的春天。
DSL小知識
DSL是英文DigitalSubscriberLine的縮寫。從字面上看,DSL是個很籠統(tǒng)的概念。我們常?梢钥吹絰DSLP這個述語,它實際上是許多基于DSL技術服務的統(tǒng)稱,比如ADSL、SDSL、RADSL等。
DSL利用了全世界最普遍的介質———電話線來得到寬帶的速度(7Mbps),這意味著我們無須更換現有的基本介質就能獲得曾經夢寐以求的高速度。除此之外,DSL還可以讓網絡服務提供者和用戶使用現有的技術實現不同的服務,如幀中繼、ATM等,而且是在同一個平臺上支持這些服務,這一點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