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2013年財報公布,全年實現銷售收入2,390億元(約395億美元),同比增長8.5%,凈利潤為210億元(約34.7億美元),同比增長34.4%。在研發(fā)方面的投入達到307億元,約合51億美元,同比增長3.1%,占全年銷售收入的12.8%。華為在歐洲中東非洲片區(qū)(EMEA)銷售收入8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4%;亞太地區(qū)實現銷售收入38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2%;在美洲,拉美國家實現銷售收入314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1.3%;中國市場實現銷售收入84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2%。
2013年,華為運營商網絡業(yè)務實現銷售收入166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企業(yè)業(yè)務銷售收入達15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約32.4%;消費者業(yè)務銷售收入達57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約17.8%。
中國市場更加重要,消費終端是增長極中國市場銷售額與EMEA總銷售額接近,說明雖然華為是國際化公司,但是中國市場依舊是其核心大本營,同時,也是增長最快的區(qū)域市場。拉美市場出現下滑,原因不詳。中國市場銷售收入不足千億,而消費端競爭對手小米的銷售收入已經在挑戰(zhàn)華為中國市場的總銷售收入,由于媒體報道的數據沒有細分出中國區(qū)收入中消費終端的占比,這個具體數據對比沒法呈現。但是從消費者業(yè)務總額570億來看,華為在中國區(qū)的消費端收入可能和小米差不多或弱于小米。
從財報數據,能夠看到華為消費者業(yè)務還沒有完全伸展開來,華為今年通過p6手機、華為榮耀等在智能手機市場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戰(zhàn)績,但是華為在互聯網市場營銷方面還缺少足夠的柔和度和消費者文化積淀,營銷總體保守,消費端產品的組合過于單調,沒有充分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未來華為消費終端方面,余承東大俠如何在營銷端和產品組合端讓華為消費端品牌更加酷、更加滿足年輕人需求,這是華為財報能夠大幅拉升的關鍵要素之一。
企業(yè)業(yè)務總額雖然相比運營商網絡和消費端較弱,但是,企業(yè)業(yè)務隨著云計算和byod的普及率提高將成為高回報和高忠誠度的業(yè)務模塊,目前,華為云計算業(yè)務相對屬于早期起步階段,產品不斷在完善。在這個領域會面對阿里云、亞馬遜、微軟azure等互聯網競爭對手,這對于華為來說也是很大的挑戰(zhàn),華為的網絡營銷和云計算產品的用戶體驗設計都需要很大的投入和重視。
由于華為官網已經標注有很多大型解決方案的業(yè)務,而媒體報道的財報中并沒有提到,事實上這一塊是西門子、IBM等擅長的領域,華為在這個領域的探索和市場表現目前還沒有足夠資料來深度了解,本人也無法評估或評價。
華為運營商網絡方面的變化過去的一兩年里,我從做這方面的工程師朋友那里了解到,之前國內選擇思科的大量客戶現在基本上都在轉向華為,新客戶選擇華為的比例更是大幅度提升,這一方面可能來自于華為在這個領域的技術成熟度已經被市場認可,另一方面在中國區(qū)的客戶服務比思科做的更細致到位。
由于運營商網絡業(yè)務是一次性投入很大、不需要短時間反復大量投入的重業(yè)務類型,這塊業(yè)務同比增長也就比較慢,4%也是很不錯的業(yè)績,從目前來看,4G網絡建設和普及可能成為未來華為運營商網絡收入增長的最重要部分。華為在這個領域已經屬于全球領先,在技術和設備兩端都有很大的優(yōu)勢,但是華為在亞太(尤其是印度)和拉美(尤其是巴西)能夠真正打開局面,也是華為運營商網絡提供增長率和利潤率的關鍵市場戰(zhàn)役。
華為運營商網絡業(yè)務鞏固中國大本營,在愛立信和思科大本營拼殺總遇到各種問題,比如美國政府前段時間又折騰了華為一下,而斯諾登還爆出美國CIA情報部門攻擊華為網絡服務器,在非洲、拉美、亞太等非發(fā)達國家市場里,華為更有競爭力,也可以更少受到政治影響。(由于沒看到財報全文,加上2012年財報就111頁,嚇壞我了,這部分解讀的沒法深入,不希望誤導大家)華為的互聯網化探討在華為財報中提到的企業(yè)業(yè)務和消費終端這兩個領域,我算相對熟悉的領域,這兩個領域的未來競爭對手已經不是傳統的IT廠商了,一定或必然是互聯網企業(yè)。由于大規(guī);ヂ摼W應用的天然的分布式云計算強需求的存在,大型互聯網巨頭對云計算技術的重視度和熟悉度非常高,而中國互聯網也從過去純粹娛樂消費為主轉變成企業(yè)端、商務端的互聯網化和云端化。
在最近兩三年內,阿里、百度、新浪、騰訊、360、京東等著名互聯網公司都推出了自有特色的云計算產品,從華為網盤的產品迭代上來看,華為云計算業(yè)務在面對傳統互聯網巨頭的時候顯得不夠敏捷和快速,在網絡推廣和網絡營銷方面也難以占據到任何便宜。阿里云傾向于hosting,百度云、新浪云傾向于開發(fā)者,騰訊云傾向于網游,京東云傾向于電商服務,華為云如何自我界定呢?
根據西瓜世界的長期研究發(fā)現,最近三年中國互聯網的協同辦公、財務管理、項目管理等各類企業(yè)saas化創(chuàng)新產品的出現頻率在快速增加,同時,騰訊、阿里等巨頭也在悄悄研發(fā)類似產品,華為不僅僅在消費終端方面要迎接自我變革和突破,在云計算方面也需要在產品端和營銷端的全面互聯網化。
華為的消費者品牌挑戰(zhàn)作為華為營收的兩大支柱運營商網絡和消費終端,華為需要不同的品牌氣質,在前者需要高端大氣上檔次、技術牛叉服務一流,后者則需要適度地時尚化、年輕化、互聯網化。這是華為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品牌挑戰(zhàn),華為能否像三星那樣在消費終端方面建立起強大的大眾品牌,決定未來三五年華為的成長空間。
華為消費者終端產品層面總體還偏少,類目相對窄,主要密集于自身優(yōu)勢的通信類產品鏈條上,手機、家庭路由器、盒子、平板電腦等是主要產品,華為要想在這個領域放大增量,只有在單品類上爆炸式增長,而這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且行且珍惜。在這個領域,華為榮耀品牌獨立化為華為消費終端帶來一些想象力,目前榮耀下面的產品線還是很窄,華為也許在手機配件、消費者文化、組合電商購物車方面有更大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
華為在消費者終端方面,也采取了多品牌戰(zhàn)略,推出了榮耀品牌為中心的華為電商,模式與小米類似,并且采用相對開放的銷售渠道策略,而在品牌建設方面,榮耀還有不少欠缺。比如,榮耀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樣的榮耀,展示什么樣的榮耀等,這些消費者文化和社區(qū)建設方面的小細節(jié)還需要華為更加接地氣兒地去解決,要向年輕消費者解讀“榮耀”和共建“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