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黄a级片,日韩视频一级,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一,久久精品在线视频,91日本精品,国产人妖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

 首頁 > 技術 > 技術文摘 > 關于我國有線數字電視產業(yè)與三網融合的思考

關于我國有線數字電視產業(yè)與三網融合的思考

2007-08-09 00:00:00   作者:   來源:   評論:0 點擊:




沈向軍 2007/08/09

圖為: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總經理沈向軍演講

  8月8日,第四屆中國數字電視產業(yè)高峰論壇在北京拉開帷幕,政府主管領導、業(yè)內資深專家、知名企業(yè)以及關注數字電視產業(yè)發(fā)展的各方人士共聚一堂,就五大主題對我國數字電視產業(yè)的發(fā)展現狀及前景進行了深入探討。

  以下為其演講全文:

  沈向軍:我講的題目是“關于我國有線數字電視產業(yè)與三網融合的思考”。主要有三部分的內容,一個是廣電行業(yè)的概況,第二個是有線數字電視現狀,第三個關于三網融合幾點思考。

  第一介紹一下廣電行業(yè)的概況,第一個介紹廣電行業(yè)基礎的基本數據,這些數據有一些是2005年的,目前官方統(tǒng)計也是最新的,F在全國的廣播電臺、電視臺總共2548家,電臺、電視臺的數量由于四級半結構形成的,廣播電臺在縣以下叫廣播電視臺。電視頻道全國1279個,主要是指很多的縣的電視頻道是通過公共頻道開辦的,沒有計入頻道的范疇里面。從內容為王來看廣電行業(yè)是最大的內容制造商,全年制作電視節(jié)目有300萬分鐘,每天136小時,電視劇生產1.2萬部/集。這么大的機構,全行業(yè)的收入據2006年統(tǒng)計1099億元,增長率18%,在增長率里面,電視增長率是相對比較偏低,也就是在整個發(fā)展其他領域增長比較快速的,在付費電視的增長率最高的,達到60%,因為這是成長型的行業(yè),所以成長的過程中看著增長率很高,但總的量并不大,充分說明未來空間很大。有線電視的收入在國家總體經濟增長的正常水準增長,通過這樣的分析看一下廣電行業(yè)的收入構成,總體的廣告收入還是在廣電行業(yè)占到絕大部分超過50%以上,甚至達到60%,有線電視的收視費占26%,總的行業(yè)看來還是按照廣電傳統(tǒng)的收入格局沒有多大變化,收入比例還是以廣告收入為主,超過50%,對比相關行業(yè)情況來看,和電信行業(yè)比,電信已經超過6千億,所有廣電行業(yè)的收入加起來只有1千億多一點,也就說明廣電行業(yè)把電視臺的廣告以及有線電視收入加起來,收入僅僅是電信的1/6,如果退回10年來看,10年前電信的收入和電信產值跟廣電的差距并不大,整個的收入差距恰恰是出現在十年之間。廣電行業(yè)如果自己比每年增長很快,但是相對于通信領域的增長非常慢,同時其他幾個領域的增長速度非?欤ňW絡廣告,搜索引擎服務,手機短信和網絡游戲增長,按比例來講復合增長率超過百分之幾百,這樣來看廣電行業(yè)的收入狀況來看,一方面我們增長有成績,同時增長并不令人滿意,廣電行業(yè)的增長空間也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廣電總局,全廣電行業(yè)不斷反思,逐漸把廣電行業(yè)由原來單純公益性服務定位,列為三種定位,一個是公益性服務,王聯副司長介紹,下一步包括無線數字電視的時候也提到要免費提供47套節(jié)目,這屬于村村通為公益性服務,政府必須做也是廣電立足的基礎。另外一個是公益性有償服務,這就是全國的有線電視網絡,現在定位公益性的有償服務,所以目前數字化整體轉換過程中,在國家定位里面主要是基礎定位是公益性的,目前在政策上具有排他性,業(yè)務排他上具有一定的競爭性。聽到總局有關領導講話的時候爭得一些政策,這僅僅對于村村通公益性方面,對于有線電視收視維護費,基礎費的調整必須通過價格聽政,這樣整個政策還可以收費,但是收費不能向電子行業(yè)參與軟件行業(yè)、硬件行業(yè)包括電信行業(yè),高收費必須通過公益性的安排,這政策一方面是對產業(yè)發(fā)展有一定的積極促進作用,另一方面也對市場空間在基礎的服務里面受到了一定的制約,這也是很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在數字化整轉的過程中,不管是規(guī)模還是速度,在沒有新的定價政策下,推進緩慢的根本原因。第三個方面廣電明確了自己新的定位,市場化服務,市場化服務就是現在要做的,包括付費電視,包括下一步的移動多媒體廣播還有隨著新技術帶來其他的服務。這種定位和前面幾組數據聯系起來看,廣電在自己的發(fā)展領域必須做差異性的安排,確保公益性服務,同時大力發(fā)展有償性的有線電視服務,同時全力推動市場化的服務,這樣你才能帶動整個廣電行業(yè)確實按照市場化的規(guī)則在運作。

  第二個介紹一下有線數字電視的現狀,數字化被定位為廣電行業(yè)的戰(zhàn)略轉型的機遇,這個話實際上是我們落后的標志,在同行業(yè)里面,數字化已經不作為戰(zhàn)略目標,在電信領域,在相關IT領域,已經經過十年的發(fā)展,已經完成了數字化,而IT業(yè)很多技術就是基于數字電視技術,而廣電把數字化作為戰(zhàn)略轉型機遇實際上是適應整個技術潮流的發(fā)展,適應三網融合的要求,適應廣電生存發(fā)展打好基礎的所謂機遇,所以數字化是基本要求,這化對全行業(yè)要求幾年,這在我們看來恰恰是落后的標志,所以才要大力提倡從廣電總局到全系統(tǒng)迎頭趕上,我們實際上在攆別人的步伐,數字化出現五方面轉變,技術模擬向數字轉變,體制從事業(yè)向企業(yè)轉變,特別體制轉變方面有一定的進展,但還有一定的政策瓶頸,包括理論問題,政策問題,既得利益重新分配問題很多,這是艱難的也是必須要做的工作,節(jié)目從免費向付費轉變,商業(yè)模式從一元向多元轉變,原來只是廣告,各個方面的軟件商、硬件商包括電子廠家都在為我們做一個大的市場提供多元轉變的服務。在業(yè)務方面也是向綜合轉變,單一就是看電視,看電視發(fā)展就是看視頻點播,再發(fā)展就是家電信息化。

  現在有線電視數字化實際上全國說得天花亂墜,做了很多工作,整個有線電視產業(yè)鏈布局來看,無非是目前形成這么一套格局,右邊是政府的功能,上面來看是節(jié)目源,中間有幾個付費平臺,通過網絡或衛(wèi)星向各級傳送,這樣一個產業(yè)鏈格局已經形成閉環(huán),恰恰這樣一個產業(yè)鏈格局在真正產業(yè)化和未來數字化信息化發(fā)展過程中,成為未來最大的負擔或最大的瓶頸,這樣一個產業(yè)鏈如何形成通暢的完整體系還需要艱苦的努力。有線電視用戶的發(fā)展情況,剛才王聯司長做了一個介紹,現在按照前幾年發(fā)展來看,整個的發(fā)展真正突破2002年推動到2003年,真正大幅度增幅是2006年,因為從零起步,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預測2010年全國可能6500萬數字機頂盒或數字電視用戶。

  全國數字電視的進展情況,到第一季度有68個城市完成了整體轉換,去年年底是25個城市,上半年第一季度完成了68個,各地的進展非?,具體的數字不一一介紹?傮w上根據廣電部門的研究在2007年上半年我國有線電視數字用戶超過1700萬,半年增量超過450萬。這樣一個數字,并不單純羅列數字,林部長介紹奧運的時候,介紹所有的內容里面沒有廣電的事情,有廣電的事情只是說要通過高清電視來提供所有的信號,它的數字電視網絡,數字電視大廈,信息系統(tǒng),所有的系統(tǒng)并沒有由廣電提供,在這里面,由于我們有線電視網絡的滯后,由于數字化推進緩慢,由于廣電現在還是模擬的狀態(tài),所以在寬帶奧運、數字奧運的主力里面我們落后了,最起碼在北京這個地方,在寬帶奧運,在多媒體奧運里面,我們廣電特別在寬帶里面沒有我們更大的空間。如果我們現在這個網早就實現了數字化,完成了網絡全程整合或互聯互通那遠遠不是現在這個情況,盡管如此數字化進展自己比起來還是進展比較快。

  第三、介紹一下我對三網融合幾點思考或想法,什么是三網融合,國家十一五規(guī)劃明確講加強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和下一代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三網融合。原來一直講三網融合,最近我不斷在媒體上包括一些業(yè)界領導講三網合一,這已經是2003年之前的模糊概念,從2003年之后國家對三網融合有明確的概念,三網合一在業(yè)界或專業(yè)媒體,或業(yè)內的領導嘴里說出來是很外行的提法,三網融合是正式的提法,各自在各自的網上開展多網的融合業(yè)務,而不是三個網合在一塊。三網融合還有一個概念,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下一代互聯網,不是現在的窄帶互聯網,不是現在模擬互聯網,不是現在基于IPv4的互聯網,所以一說三網融合,好像我們具備了所有的條件,國家規(guī)定的十一五規(guī)劃是讓你推進這些基礎設施建設,現在我們數字網建設是為三網融合打基礎。

  影響三網融合的要素有哪些?這是給最高層的報告里面有幾個方面的影響,一個是市場準入的影響,這是大家都知道的82號文件,99年9月17號下發(fā)的82號文件,里面規(guī)定電信、廣電互不開放的政策,這對三網融合推動有最大的影響。另外內容管理體制的影響,這包括電子制品出版物,包括電子節(jié)目,在網絡管理上,新媒體應用管理上有一部分交叉,對于新興的內容,包括DV、網絡Flash,包括新的博客的內容都在管理的體制和方法上有一些缺陷,在這方面的完善也影響到三網融合的進程。第三個就是改革的不同步,電信業(yè)的改革已經基本完成5+1的體制,廣電的改革從2006年開始文化體制改革,推動了幾年成立集團有很多的變化,但整個的推進速度沒有出現質的變化,改革的不同步也會對三網融合的進程發(fā)生重大的影響。另外技術方面影響不可忽視,無論是標準還是現有的三個網技術容量,技術標準,技術體制上都存在分別各自的壁壘和不同的差別,這種差別實際上是對三網融合最大的阻礙,前面這些阻礙不算太大,這方面阻礙是最大的,如果反過來,廣電的數字化完成以后,你能不能加入到三網融合里面,技術方面的問題可能變成最大的障礙。行業(yè)就是行業(yè)實力不對等的問題,這是國際化的問題,包括在美國實現三網融合,1996年打破行業(yè)壁壘,實現三網融合的時候也是有一個弱勢行業(yè),現在通過前面的數字比起來,整個廣電行業(yè)和電信行業(yè)如果簡單對比的話,在實力上有極大的不對等,所以也就有一個政策上非對成開放的問題存在。這幾方面都是重要的影響,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影響因素。

  現在回過頭來說電信的改革已經為三網融合布好局了嗎?這確實是一個問題,1998年以來電信體制完全實現企業(yè)化,管辦分離實現5+1的體制,初步實現競爭格局。國務院批準的時候在文件里面寫出在條件成熟的時候,逐步擴大各電信企業(yè)經營范圍,推動通信、計算機、有線電視三網融合,F在電信推進三網融合的依據就是當初改革就把這個線埋下了。電信改革已經布局完成了,現在到底成熟沒成熟?因為一些技術和各方面的問題目前處于實驗階段,由于它的整個戰(zhàn)略正在形成,這是四大運營商有一個共同的戰(zhàn)略就是要從原來的電信業(yè)務提供商向信息服務商轉變,盡管各家有各家的說法,所謂的信息服務商,不是發(fā)短信,主要是提供多媒體內容,現在不管是網通IPTV,電信的IPTV還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搞的各種各樣的業(yè)務都在做戰(zhàn)略的轉型,這個融合我們和電信走的路數正在走,共同走向內容融合。而我們現在僅僅做什么工作呢?做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提供以只看電視為主的基礎性的服務,所以電信的三網融合戰(zhàn)略或它的步伐已經逐漸走向成熟,在這種情況下,廣電網絡是什么情況,在城市和發(fā)達地區(qū)物理來看,傳輸干線網廣泛使用光纜,分配網采用HFC結構,國家光纜干線4.1萬公里,省級10萬公里,地市光纜約50萬公里,分配網300萬公里,連通了約1.26億有線電視用戶,盡管居世界首位,但是規(guī)模在什么情況之下,是幾級結構,是成千上萬主體手中。廣電網是為三網融合做布局,中央要求新聞媒體中的傳輸網絡等經營性部分,可以從事業(yè)體制中剝離出來轉制為企業(yè),將為有線電視公司利用其網絡資源開展電信服務創(chuàng)造條件。有線電視網絡經過數字化改造以后,現有HFC網絡具備雙向功能以后,有能力介入互聯網和電信網為原有廣電網提供融合性服務。另外各地在建立用戶認證計費管理和呼叫中心等基礎設施,有線網成為可運營可管理的網絡,目前有線電視為三網融合的布局能做的或政策層面和網絡技術層面,內部運營方面都做著這項工作,但這樣的三網融合布局夠了嗎?我想還不夠,因為即使我們都在做這項工作,我們離三網融合的差距還很大,到底有多遠,現在網絡資源分級分散分割問題非常嚴重,隨著數字化的推進,各地的技術標準和各方面加大了分散、分割、分級,三網融合恰恰要做到全球化,做到全網運營,這不僅僅是全國運營,而是全球運營,現在我們本質和基礎是這樣一個基礎,同時網絡基礎結構單向問題也是,現在盡管說有一部分做雙向化改造,整轉完成1700萬用戶里面,真正雙向網絡占很小的比例,所有網絡公司送第一個盒子幾乎都是單向,雙方的改造由于真正業(yè)務還很難提供。全程全網互聯互通問題,網絡分散格局,我們網是豎狀網,沒互聯互通。我們已經實現深圳的網絡雙向化,只在給電信、網通打工,變成電信、網通的用戶,而廣電自身全程全網到現在正提上議事日程,下一代有線電視網絡工程,這項工程就是要解決互聯互通的問題。還有統(tǒng)一技術標準的問題,實際上全程全網互聯互通不是意味著所有資產一致,起碼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接口標準,這是信息化基本要求,不管是買索尼電腦、戴爾電腦、還是IBM電腦,買任何一個U盤可以用,插任何一個網線都可以用,而我們的盒子搬出你這個城市就報廢了,我們運營平臺,計費系統(tǒng),整個管理系統(tǒng),大家都在做這幾項工作,做得很努力,花了很大的代價,用了很多的精力,做完以后我們變成了孤島,這個問題在哪兒?我們實際上強制性的行業(yè)標準,任何行業(yè)發(fā)展產業(yè),特別在IT業(yè)信息領域是一個基礎性工作,現在各家網絡都已經變成自己的小小地主小院。加入信息化還有多遠?大家可以反思。

  另外一個是監(jiān)管政策和業(yè)務資質的問題,這不止82號文件,下一步電信條件,廣播電視條件還有視聽廣播電視規(guī)定,這些都是影響到有線電視網絡參與到三網融合里面必須要思考或者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否則可能走越快越急最后離三網融合目標越遠,我說的可能有一些危言聳聽,但這確實需要更新的思考,我們現在正在走電信前三十年走的老路,電信業(yè)當時形成格局的時候,在80年代做了一個整個的重新改造,這一次把過去的技術幾乎拋棄掉了,我們有沒有那么大的實力和時間,這是一個問題。

  所以各方面說得多漂亮,對于產業(yè)來說三網融合本質是三網競爭,三個網都在搞相同業(yè)務的時候,對于市場、百姓是很好的事情,對于企業(yè)來說本質上就是競爭,簡單來說,三網融合核心就是為用戶帶來更多更好的服務,開展三網融合未必提升運營商的收入及利潤,這是電信運營商看很清楚的,做IP電視需要大量的投入,做任何網絡改造需要大量投入,帶來的收入隨著單向收費和資費的下降,能不能帶來更多的收入和利潤呢?不一定,但是不開展三網融合業(yè)務,只有在下一步的競爭中被淘汰,所以今天第一個發(fā)言的專家講的非常明確,你可能不被人家打敗,但如果技術選擇和整個選擇被時代淘汰的話,你在競爭中只有被淘汰的命運,三網融合是每個網都將成為全業(yè)務的運營商,只不過原有的業(yè)務仍然是核心優(yōu)勢,所以我今天跟周教授整個的觀點是一致的,在這里面不要怕人家吃掉你,但是如果在技術選擇和整個各方面的選擇達不到,你就會被淘汰。在這種情況下全國有線電視網絡選擇是什么?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今天我利用這個時間用一些數字來說明了宏觀上的事情,同時也用一些問題的方式提出了一些可能存在的問題,這個問號既是留給我的,也是留給在座的,同時我想我們這個論壇在下午或明天有廣電行業(yè),有軟件商、硬件商,有電信運營商各方面都講,這論壇對我們破解全國有線電視何去何從有所貢獻和裨益,謝謝大家。

新浪科技(tech.sina.com.cn)

相關閱讀:

分享到: 收藏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