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呼叫中心不要瘸腿

彭芳 2001/11/14

  關于呼叫中心,國內反應最多的就是:運作不好,沒有很好地利用中心平臺,來開展各種應用。其實,技術是呼叫中心運轉的基礎,應用是運作呼叫中心的經驗和技巧。缺少哪個方面,都不是一個成功的呼叫中心系統(tǒng)。

  10月24日,由中國電子商會主辦的呼叫中心論壇在上海舉行。短短兩天的時間里,設備提供商、系統(tǒng)方案解決商、中間件提供商、外包運營商等各個層次的廠商與用戶進行了充分的交流。Cisco、華為、Genesys、電訊盈科、通廣-北電、合力金橋等公司介紹了各自的理念和方案,同時來自用戶,特別是金融業(yè)的代表如招商銀行、交通銀行、平安保險介紹了運作呼叫中心的體會和經驗。從用戶使用呼叫中心的體驗中可以看出,用戶需要的不僅是技術,也不僅是應用,還需要多方面的咨詢和指導。只有把這些環(huán)節(jié)良好地結合在一起,才能成就一個成功的呼叫中心。   

  技術是第一條腿

  呼叫中心在國內的快速發(fā)展和成規(guī)模應用也只是近兩三年的事情,最早規(guī)模應用的是電信部門。也因為時間短,呼叫中心在國內較成規(guī)模的應用還局限在有限的行業(yè),如電信、銀行、保險、證券、金融、電力等行業(yè)。這點從與會的用戶代表可以看出來,來自國內各大銀行、保險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機構的代表居多,而且經常會針對實際運作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交流,而其他一些行業(yè)以及中小企業(yè)的市場雖然有應用,但還沒有完全啟動。也因為此,由于對客戶需求、服務的重視,這些行業(yè)投入不少資金建設系統(tǒng),采用的基本都是基于交換機的大規(guī)模系統(tǒng)。

  盡管如此,隨著網上交流、交易的增多,以及隨著對于數據集中的需求,用戶們對先進的技術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例如上海交通銀行電腦處處長在介紹交行呼叫中心系統(tǒng)時,就談到網上銀行、網上轉賬等業(yè)務的發(fā)展,需要呼叫中心能處理來自網上的各種媒體信息,如電子郵件、網頁瀏覽甚至同步等。而且,銀行系統(tǒng)要真正作好客戶服務和客戶管理,并依據相關資料和數據,集成和分析銀行內部數據和外部數據,以供決策使用,從而達到增加效益、創(chuàng)新業(yè)務、提高整體經營管理水平、加強客戶管理和市場營銷等目的,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集中數據集中處理。實際上,國內銀行紛紛開始采用數據大集中模式,實現業(yè)務數據在更高層次的集中。這些應用的實施,都要以相關的技術為支撐平臺,否則就成了空中樓閣。

  Genesys對媒體統(tǒng)一排隊

  用戶呼叫中心需要處理媒體類型的增多,從以前簡單的電話到電子郵件、網頁瀏覽、文本交談、IP電話乃至以后可能出現的視頻等方式,系統(tǒng)需要對各種媒體有條不紊地進行處理。針對這種情況,中間件提供商Genesys在軟件平臺中提供了媒體統(tǒng)一排隊的功能。這樣,通過把各種媒體放在平等的位置,并通過各自對應的T-Server進行處理,系統(tǒng)就可以方便地把不同媒體放在同一個隊列中,進行統(tǒng)一排隊,而不會在新媒體方式出現時,就要為之增加單獨的隊列。

  Cisco用IP實現虛擬多點式中心

  Cisco將在IP的優(yōu)勢延伸到呼叫中心中來。IP技術的發(fā)展、價格低廉IP網絡的出現,造就了Cisco基于IP平臺的客戶服務中心智能化、網絡化的競爭優(yōu)勢:無處不在的網絡可以實現同城、異地之間的信息快速傳輸和共享,實現現有資源的有效整合和數據的集中處理,可以實現單一平臺上的數據、語音、視頻等多媒體的響應,可以實現快速的應用實施和統(tǒng)一的管理,系統(tǒng)維護簡單,成本低廉。而對于以客戶為核心的企業(yè)來說,Cisco認為多點虛擬客戶服務中心是對客戶關懷的重要工具。  

  Cisco中國副總裁劉維明先生認為多點式呼叫中心是未來的一個發(fā)展趨勢。在美國,多點式中心呈現迅猛增長的勢頭。根據統(tǒng)計,在1999年,有14790個多點中心;根據預測,2003年將有21360個, 年增長率10%。而對于虛擬多點式中心,在美國1999年有919個,2003年預計有3933個,年增長率41%。

  毫無疑問,隨著全球性競爭和市場的開放,企業(yè)的市場分布范圍更為廣泛,用戶分布也更為分散,需要有效的新技術,如冗余備份、基于特性和技能的分配等來實現集中管理數據、支持地方性需求、統(tǒng)一接入、不同等級的客戶服務、降低成本等;诖,Cisco基于IP網絡構架的智能化客戶服務系統(tǒng)可以實現數據、語音、視頻間的統(tǒng)一傳輸和有效交流,更為重要的是,它可以部署虛擬的多點呼叫中心,滿足企業(yè)未來發(fā)展的需要。

  應用是第二條腿

  技術固然重要,應用、管理也不能忽視。國內呼叫中心在這些年的發(fā)展中,一些大型的呼叫中心已經開始運作,如95555、95511、95588、1860/1861、1000、1001等逐漸為廣大客戶所熟悉,成為企業(yè)的一種品牌。根據CTI Forum的市場調查,2000年中國的呼叫中心產業(yè)規(guī)模近10億美元,相當于美國同期的2%。但從呼叫中心在國內的應用水平、深度、廣度來看,呼叫中心在中國還處于應用啟動期。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卻運作不好、應用不好,讓呼叫中心成為"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雞肋的用戶大有人在。

  針對這種狀況,華為和其他積極推進技術的公司戰(zhàn)略有所不同,他面對企業(yè)和用戶時沒有采用新技術的滲透。華為呼叫中心產品部總經理張學兵認為,在企業(yè)應用水平還相對較低,還沒有真正把呼叫中心運作起來時,就談多媒體呼叫中心、視頻中心、IP中心沒有太大價值。很明顯的一點,對于運作良好的呼叫中心,80%的客戶應該在20秒內得到服務,而國內的情況往往是80%的客戶在1分鐘內才得到服務。這并不是技術方面的原因,更多是運作等其他因素造成的。

  目前,呼叫中心在國內的應用還不主要是企業(yè)競爭的驅動,部分是用戶的迫切要求,主要解決"Contact"問題,所以其應用主要出現的問題包括:定位不清、技術偏高、忽視管理等。

  張學兵認為,Call center的門檻不高,廠家有近千家,提出許多不同的概念、技術、產品等,如多媒體CC(Call center)、虛擬CC、IP CC、Internet CC、視頻CC、CRM等。用戶應該關注的是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太多的新概念和新技術。客戶應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所需要的技術和方案,而不會被太多的概念所引導。

  咨詢在中間連接

  有了技術,要很好應用,才能真正用好呼叫中心。針對用好呼叫中心的需求,不少的咨詢機構出現,為企業(yè)提供運作方面的建議,包括從選址、規(guī)劃到運營方案,從銷售方案到培訓、評估等。張學兵也談到,呼叫中心在中國還沒有形成產業(yè),其崗位還沒有形成社會認同的一種職業(yè)。每個企業(yè)都在培訓溝通技巧、聆聽技巧、提問技巧等,成本較高,應沒有第三方評估機構牽頭,建立標準和規(guī)范,提供評估報告,指導用戶應用。

  目前國內有不少企業(yè)在從事呼叫中心的顧問服務工作,其中有專門的咨詢公司,也有系統(tǒng)提供商,專業(yè)的呼叫中心運營商由于在長期運營中積累了經驗,也積極進入顧問服務領域。電訊盈科作為亞洲成功的客戶服務管理及運營公司之一,在亞洲管理著3000多個人工座席。其中,2000多個座席作為1000號熱線代表為自己的電信用戶服務,每月處理1000萬次來電,還有近1000多個人工座席以外包形式為其他企業(yè)服務。而且,在今年3、4月份和北京電信合作進入呼叫中心市場運營以來,就已服務于本地及全球性公司。除提供靈活的外包服務外,電訊盈科在顧問服務方面也提出了不少見解。

  不少企業(yè)頭疼的問題在于呼叫中心投入建設后,仍需要不斷投入,卻感覺不到多大收益。對于此,電訊盈科結合自己12年多來運作的經驗,為用戶建立銷售方案,如融合地域性銷售及世界級客戶服務文化、設計銷售渠道等,來幫助企業(yè)利用中心,整合與客戶聯系的渠道,為企業(yè)提供客戶關系管理方面的增值服務,保持最高客戶滿意度,把握從每個客戶聯系渠道產生的商機,有效發(fā)展各種主動營銷活動,增加銷售,達到收益。

  在具備一定水平的技術,并通過咨詢等手段獲取運作的方式、贏利的渠道、增值的應用后,企業(yè)就能充分發(fā)揮客服的作用了。

CTI論壇編輯